【“三美三名”系列】小厕所折射大民生 一键开启农村“美颜键”
产品介绍
“孩子们现在都住城里,以往盼着他们过年过节回来看看,可住不了两天就吵着要走,都嫌茅坑又臭又破,那个眉头皱的老高了。现如今不一样了,政府给我们改厕之后,卫生条件确实比以前好多了,孩子们逢年过节就回家,直到开学上班都舍不
这场在江苏高邮轰轰烈烈开展的农村“厕所革命”让老百姓们打心底里感到满意。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小小的厕所作为文明的尺度之一,承载着农村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对全国征集农村厕所革命的典型范例,最终遴选出9个典型范例,其中高邮市因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注重宣传动员等方面成效凸显,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
在高邮市卸甲镇张余村,村民杨旭海家新建的厕所在屋后,原先砖瓦搭建的旱厕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装有座便器等现代化设施的崭新厕所,再也不担心冬天有雪,夏天有蚊虫,上厕所不再是痛苦的事。他说“政府帮助改厕,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真好。”
据了解,高邮市农村总户数为192832户,截至2019年10月底,已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187275座,普及率达97.12%。为有效推动农村“厕所革命”,2006年, 高邮市出台《关于快速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实施建议》,此后每年制订《全市爱国卫生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分解表》,将农村改厕等爱国卫生工作目标任务纳入乡镇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综合考评。此外,自2006年,高邮市连续13年将农村改厕等爱国卫生工作列入民生幸福工程“一号文件”。
厕所革命,质量是生命线。为把好质量关口,高邮市严格按照江苏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指导。镇分管领导、镇卫计办丶卫生院的走进下辖每一个行政村,深入农户家中调研,寻找适合当地户厕的改造模式。此外,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制定改厕方案。改建过程中,安排专人对项目村进行现场督查,对实施工程质量、进度和厕具供应等进行严格把关,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上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垛镇南丰村村民林步前家,迎来了高邮市爱卫办的验收人员。验收人员打开化粪池,皮尺测量尺寸,数据记录在表格上。看着新厕所,林步前按动抽水按钮,看着清水在马桶里旋转,脸上笑意盈盈。
“改厕的标准是,化粪池尺寸一定要达到长2.1米、宽1米、深1.2米,内外水泥粉刷到位;安装便器、管道、接通水;盖板必须两大两小;旧厕要拆除。只有达到这个标准,验收才过关。”验收结果上墙公示,验收不过关,下达整改通知书,整改到位后再二次验收。验收过关,在盖板上喷绘建造年月和唯一编号。如果改后厕所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将盖板上的编号和问题告知村里或所在乡镇卫生院,就能得到解决。
“改厕有真金白银来补助,除了买座便器,其他没让我们花什么钱,怎么能不拥护。”林步前笑着说。
据了解,为减轻农民负担,高邮市镇两级财政逐年提高农村改厕补助标准和工作经费。2015年到2018年,高邮市共筹措农村改厕资金2603.1万元。每年对农村改厕进度快、质量好、经济基础薄弱的项目村按照每户100元的标准,以奖代补。三格式化粪池和四格式化粪池分别按每户不少于200元和400元落实配套资金,并安排相应工作经费。此外,高邮市还将农村改厕纳入健康扶贫内容,对贫困家庭改厕给予2000元补助,将厕所建在室内或院内、通水通电、安装便器。改厕补助资金及工作经费实行专账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由卫健委账户拨付到乡镇卫生院,经验收合格后再由卫生院拨付到项目村。
粪便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原体,未经有效的无害化处理,病原体会传播,污染食物和饮用水,引起痢疾、伤寒等多种疾病。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可从源头控制此类疾病传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但在改厕过程中,一开始并非所有人都支持。
在城南新区闸河村村民袁达山家中,记者看到《农村改厕好处多》《改厕建设与使用须知》两份宣传材料。“刚开始我不愿意改厕,毕竟用惯了旱厕,后来政府多方面宣传,又看到邻居家的厕所整洁又干净,打心底里动摇了。”袁达山说,如今,他们家的厕所翻天覆地变了样。
据了解,高邮市为推行农村“厕所改革”,编写、印发宣传材料给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面对面向群众答疑解惑。通过种种媒体平台做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这项惠民工程,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改厕。
在改厕推动过程中,高邮集中表彰典型项目村,在每个项目村打造改厕示范户,组织参观,让改厕户现身宣讲,消除老百姓的认识误区。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在日渐变美的农村,群众对厕所有了新期盼。
如今,在高邮市的农村,村民对待“厕所革命”,纷纷从“袖手看”到“动手干”,开始比谁家的厕所更漂亮。
“厕所革命”关乎乡村振兴,高邮市卫健委将结合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短板,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农村改厕这一民生实事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