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丨“厕所革命”的“雨湖经验”
产品介绍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武平)“厕所革命”是近几年来的一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5月8日,我市通报去年“厕所革命”工作成效排名,雨湖区及其下辖姜畲镇在全市8个县(市)区、园区和参与“厕所革命”的24个乡镇(街道)中,分别名列榜首。
雨湖区“厕所革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离不开全区上下的艰辛付出,开创了切实有效的“雨湖经验”。
去年5月,全市“厕所革命”任务分解下达到县(市)区、乡镇,雨湖区的总任务是完成3053座农户厕所三格式化粪池改造(一户一厕)。其中,姜畲镇的易建河村、白鹭湖村、金马村等6个村累计完成1936座,鹤岭镇的龙安村、仙女村、向阳村累计1117座。雨湖区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单位,坚持“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念,组织相关镇、村干部及施工队负责人举办培训班,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系统传授实施工程技术要领;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发动,提高村民群众参与“厕所革命”的积极性。
5月底至6月初,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各村陆续投入施工,全部实行“首厕示范”制。即,每村打造的第一座三格式化粪池,自始至终由区、镇安排专人到现场指导和监督,为全村提供示范样本。随后几个月的全面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区、镇两级不间断委派专人指导把关,并不定期邀请省、市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督查,该整改的及时整改。多管齐下,确保完工一座、合格一座,基本没有返工现象。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家肥是庄稼的首选营养品,而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厕所粪污就是上等的农家肥。
5月10日,雨湖区姜畲镇白鹭湖村增加组村民崔梅清打开三格式化粪池出口盖板,给旁边的春种蔬菜施肥催苗,一边劳作一边感叹:“‘没有粪臭,哪有花香’的旧观念得改喽!”他说,这种看似清水般的发酵肥料,比从传统粪坑中直接舀出来的粪肥强多了,不仅没有恶臭味,而且肥效更佳,蔬菜很少长虫子。
雨湖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白鹭湖村这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斐然,先后获得2018年度“湖南省一事一议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度“湘潭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示范村”等多个省级、市级荣誉称号或授牌。540户农户中,有10多户早已利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禽)粪污及生活垃圾,其他500多户的厕所都建造了三格式化粪池,建造时间大多分布在在去年,有499户,超过年度任务数13户。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村组干部、党员带头示范,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从“要我搞”到“我要搞”的思想转变。
目前,姜畲镇不光白鹭湖村,其他大部分村的农户厕所都开展了无害化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等工作深入人心。去年该镇的“厕所革命”成效在全区乃至全市领先,打造的1936座三格式化粪池合格率100%。
姜畲镇易建河村是去年授牌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村“两委”严格按照市、区、镇有关部署要求,同时组织4个工程队入户施工。尽管7月中旬的抗洪、双抢,以及8、9月份的高温,对施工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由于组织领导得力,干部群众积极性高,技术措施过硬,全村实际完成544座三格式化粪池改造,超过任务数44座,并在全市率先开展自查验收、建档立册等工作。
鹤岭镇为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年度“厕所革命”任务,从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15.6万余元,给每座厕所补贴7包水泥(价值140元),并给每个村配备了一名镇政府干部,协助村“两委”负责宣传发动、督促指导等工作。其中,龙安村仙女山附近地质结构很复杂,部分农户挖化粪池时遇到了岩石,户主自愿花费1000余元租用炮机将石头凿开,而整座化粪池由政府承担的规定造价仅1200元。
雨湖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去年在全区干群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厕所革命”任务,但这只是阶段性成果。今年的“厕所革命”任务已经下达,全区上下将再接再厉,认真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把宣传发动、技术培养和训练、组织施工等工作抓细、抓实,确保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继续争创“全市第一”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