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累计修建农村户厕145万座
产品介绍
一直以来,海东市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以“建好、用好”为目标,以政府主导、民众参与为导向,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农村户厕建设和改造工作,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深入推动“厕所革命”向纵深发展,逐步从城市近郊扩展到全域、从川水扩展到脑山、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短板。
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海东实际,制作了《厕所革命科教宣传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实景加动画的方式,宣传了6种改厕模式和技术规范,逐步提升群众对厕所革命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积极引导农户支持、参与、监督农村户厕改厕工作。
自2019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在考虑各县区天气特征情况、经济发展、民俗文化等地域差异性,以及农民意愿和承担接受的能力,打破以往实施的阁楼堆肥式卫生厕所模式,率先在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分别开展了三格化粪池式、双坑交替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和农村里的生活污水粪污分户分质协同处理设施试点建设项目11081座,并顺利通过越冬期试验。新模式新技术的引进不仅深受群众的一致好评,还为高海拔高寒冷地区科学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提高农村厕所质量,2021年,海东率先探索开展“首厕示范”工作制(即,在项目村科学选定某种模式样板厕所进行建设,施工完成后经县级验收通过、群众认可满意后,大面积推广建设),有效推动了群众由被动改厕到主动改厕的转变,同时严把产品质量、实施工程质量、竣工验收三个关口,保证了厕所质量。
此外,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农村厕所革命建设资金,从2021年起全市农村户厕建设补助资金为每座3400元,与以往相比,平均每座提高了1850元,资金保障逐渐增强。改厕模式由原来推广的阁楼堆肥式卫生厕所提升为双坑交替式、三格化粪池式无害化卫生厕,改厕水平、改厕质量、如厕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农村改厕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厕所革命”行动期间全市农村户厕修建数量较之前修建总数翻了3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有了显著的提高,由之前的13.3%提高到现在的51.8%。尤其平安区达到了90%以上,有力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