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村庄规划全网最强干货
产品介绍
加强村庄规划,推进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山西省平顺县东庄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对比研究等方法,对东庄村村庄发展现在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一系列分析研究,总结了东庄村目前面临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村民发展意愿,提出了村庄发展的策略及愿景,指导东庄村未来的规划建设。
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收获实效的重要举措,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位置。2021年,山西省紧跟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启动了乡村建设行动,开始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山西省各县市乡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东庄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紧邻冀、豫两省,东行仅十公里即可脚踏河南、河北,依山傍水,区位、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村庄历史悠远长久,拥有大量历史建筑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是山西上党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2012年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又被评选为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村。近年来,东庄村由于缺少整体谋划,自身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瓶颈,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正逐渐丢失,村内建设杂乱无序,古村落缺乏合理的保护,在“乡村振兴”新的机遇下,对东庄村进行科学的村庄规划迫在眉睫。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首要工作就是编制科学实用的村庄规划。通过村庄规划能够把控村庄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基础;还可以科学有序引导村庄规划建设,把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营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能够为古村落和古民居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建立依据,为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探索新途径。面对“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课题,立足于东庄村面临的发展困境,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东庄村建设发展现在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精准把握村庄发展难题和村民发展意愿,形成切实可行的村庄发展策略,以指导东庄村未来的发展与建设。
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东庄村相关的文献、地方志、书籍及规划研究成果,对村庄的历史沿革、发展脉络、文化古迹进行梳理,明确调研的重点。
通过田野调查法对村庄进行实地的调研,收集村庄基础数据,摸清村庄社会经济情况、自然环境情况、土地利用情况、人居环境情况及历史背景和文化情况。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线上电子问卷和线下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倾听村民诉求及对于村庄的发展意愿。对周边的源头村、王家庄村、苇水村、岳家寨村等10个村庄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周边村庄发展状况。(见图2-1)
通过比较研究法,对比东庄村与周边村庄的发展现状,明确各村庄发展的优势,找出村庄发展的不足,实现差异化、联动发展。
三、东庄村发展现状东庄村坐落于太行山脉“天脊”之上,北依卧牛山,南傍浊漳河,山环水抱,生态环境优越。村庄紧邻省道,距离平顺县城区和河南省的林州市、河北省的涉县均为60~7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405户,1581口人,村庄总面积为8860亩,相较于周边村庄,东庄村在村域面积及人口数量上占据非常大的优势,属于中大型村庄,为后续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奠定了基础。(见图3-1)
东庄村产业发展薄弱,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一产方面,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为主。全村共有耕地1181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此外还种植了50亩芦笋。村庄周边的荒山上主要种植花椒,面积约为2100亩,其余还有核桃400亩,柿子200亩,连翘200亩,桃、杏约30亩。(见表3-1)全村以土地托管的方式流转土地200亩,用于金银花种植。养殖业方面,村内共有15户养殖户,分别为养蜂11户、养羊3户、养牛1户。表3-1 2020年东庄村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培养面积、产值情况一览表(来源:作者自绘)
东庄村是浊漳河岸形成较早的自然村,历史悠远长久,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其中庙宇文化在当地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庄村内现存有8座古庙宇,但经过历史的沧桑变幻,庙宇保存现状较差,有的已残破不堪,如牛王庙、河神庙;有的仅剩单个殿宇,如线)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活动的兴起,东庄村旁金刚顶羲皇庙重新有了祭祀活动。在民俗活动方面,有“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三月十五羲皇节古庙会”等,节庆上有耍老拳、扭秧歌、唱院戏、踩高跷等庆祝活动,表达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的美好祝愿。图3-4 东庄村古庙宇保存现状图 (来源:作者自摄)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目前村内有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泥塑”和“太行水乡针线活”,同时还有编荆条筐、布艺老虎等手工技艺。但村内掌握传统手工技艺的村民并不多,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情况不乐观。(见图3-5)
风貌建设现状东庄村村庄风貌按建设年代和建筑样式可大致分为三个片区,分别为古村落片区、新村片区及新型社区片区。(见图3-6)
古村落片区位于村庄东南地势平坦处,院落集中成片,紧凑有序,建筑形制丰富,多数民居建于明清时期,部分为近代维修或翻建。整体布局上呈现“王”、“赵”、“岳”三姓家族聚团而居的特点。街巷结构整体呈“三纵四横”布局,较为狭窄。院落形式为合院式、一进两院式、一进三院式。建筑结构以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屋顶形制以双坡为主,少数歇山形制,一些建筑直接加盖了彩钢板。建筑色彩以土黄色和青灰色为主。传统建筑的整体保护情况一般,除了王家大院等少数保存完好且古香古色的民居外,多数为二类风貌建筑,还有一些因年久失修而坍塌荒废的宅院。(见图3-7)随着村庄的发展,以及传统村落的保护要求,目前古村落片区内还有少数几户在居住,大多数村民都搬进了新村片区及新型社区片区。
新村片区位于古村落片区的外围,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村庄持续不断的发展形成的。民居往往沿等高线依山顺势而建,在整体布局上相对无序。由于建设年代不一,各类自建民居混杂,建筑样式与风格较为杂乱。院落以临街独院为主,形式为合院式。厕所修建于各户门前。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屋顶形制以双坡为主,近些年新建民居多为平屋顶。建筑色彩多样,有红砖红瓦、青砖红瓦、水泥灰墙、白墙、以及红色、蓝色、灰色彩钢板屋顶。村内还有28口窑洞建筑散布在新村片区内,保存现状良莠不齐,多数已经无人居住。(见图3-8)
新型社区片区位于村庄中西部,是2010年后规划建设的住宅社区,又分为新小区和贫困户安置小区。新小区一期是2015年建设完成的,共4排26户。民居整体布局整齐划一,院落为模块化的独院,形制为合院式。建筑结构为2.5层的混泥土结构。建筑色彩统一为白墙红瓦。目前新小区二期正在建设,建筑风貌大体上与一期一致。贫困户安置小区是2020年建设完成的,共30户。建筑样式为楼房,南北各一栋,风貌独特。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颜色为灰色。(见图3-9)
给水工程建设方面,村内供水水源为山泉水,个别村民家里有自挖水井。供水周期上,除贫困户移民安置小区实现了24小时供水外,其余民居均两天供1次水。供水周期长且时间短,村民吃水较为困难。
雨水工程建设方面,村内无雨水管道,古村落片区雨水经地面汇流至暗渠,随后排到浊漳河。其余片区雨水一般经地面汇流至排水沟、污水口。
污水工程建设方面,仅新村片区主要道路上铺设了污水管道。目前,村内产生的污水小部分沿排水沟直接排进田地,大部分经地表汇流至就近排水口,随污水管道排进污水处理站。粪污处理方面,贫困户移民安置小区统一采用抽水马桶,有独立化粪池。新村片区内仅有一户将抽水马桶污水管道接到了主路的排污管道上,除此之外,村内大部分厕所都是旱厕,粪污解决方法为定期掏粪。
电力工程建设方面,除贫困户移民安置小区单独由其他供电公司供电外,村内用电由红光发电站提供,但由于村内只有一个变压器,用电高峰期供电不足,不足以满足部分村民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需求。
供热工程建设方面,除贫困户移民安置小区统一采用电壁挂炉供暖外,村内大部分村民用蜂窝煤取暖,个别农户用煤炭或电热毯。
燃气工程建设方面,村内没有通天然气。村民做饭方式普遍采用电、烧柴、烧煤、煤气罐等方式。
环卫工程建设方面,村内共有3处公共厕所,沿新村片区南北向主路分布,有两处可以正常使用,有一处建在贫困户移民安置小区化粪池上,不可以使用。村内有12个垃圾收集点(垃圾池)。
地质灾害方面,村庄南侧由于坍塌滑坡形成断崖,高差约20-60米,坡度陡峭,目前虽然采取挡土墙、植被种植等治理措施,但收效甚微,地质灾害不断从南向北侵蚀村庄,古村落片区岌岌可危。(见图3-10)
村内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分布于新村片区南北向的主路上。其中,卫生室有1处,医疗环境一般,设备和医疗水平有限。超市、供销社有4处,基本能满足村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幼儿园与小学校1处,学生仅有60余人,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基本能够很好的满足村内学生上学需求。文化活动室1处,位于村委会内,缺乏相应设施,村民使用率较低。公共停车场2个,共19个停车位,分别位于贫困户移民安置小区北侧和村委会处。(见图3-11)
一产零散,不成规模。种植业方面,粮食作物产值一直较低,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近年来产值也在持续走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户零散种植,自行采收销售,没形成一定的产销规模。由于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及大量使用农药,花椒、核桃出现品种退化、品质下降的现象,导致花椒、核桃等农产品价格上不去,种植成本却在不断上涨,村民对于花椒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积极性逐渐降低。养殖业没形成规模,传统养殖模式,零散发展,整体产值较低。
三产没有服务支撑,难以维系。村内现有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没有被合理的开发利用。例如鱼塘没有配套的餐饮、休闲等服务设施,古村落片区也没有配套的民宿、餐饮等设施。现有的农家旅社服务设施较为一般,没有特色,缺乏吸引力。
东庄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但保护传承工作并不理想。村庄现存的古庙宇,除羲皇庙有相应的庙会、祭祀等民俗文化活动,其余庙宇如河神庙、牛王庙等并没有留下相应的民俗活动。村内仅有入口处绘有宣传墙绘,整体缺乏传统民俗文化的宣传与氛围的打造。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困难,日渐衰微。一是会的人群较少,且年龄偏大,二是没有转化成旅游产品。
除移民安置小区外,其余片区水、电、路、气、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供水、供电不足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新村片区南北向主要道路坡度较大,具有一定安全风险隐患,支路狭窄,不利于车辆通行,同时道路全部硬化,缺少绿化。燃气管道没有预留接口。污水管道没有铺设入户,导致村民广泛使用旱厕,粪污处理困难。
图4-2 村民一致认为村庄亟待完善的3项基础设施意愿统计图 (来源:作者自绘)
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全集中在新村片区南北向的主路上,位置分布及数量不合理。通过问卷调查,村民认为村庄亟待完善的三项公共服务设施依次是公共厕所、小学和养老院。村民认为公共厕所数量太少且只能就近服务周边村民,对其他片区的村民十分不便。同时村内没有养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见图4-3)
图4-3 村民一致认为村庄亟待完善的3项公共服务设施意愿统计图 (来源:作者自绘)
相较于周边村庄,东庄村古村落片区历史建筑体量最大,整体保存最为完整。虽然有众多明清历史民居建筑,但是保护利用不到位,许多无人居住的古建筑正逐渐荒废、坍塌、损毁。而一些不当的保护的方法,例如房顶加盖彩钢板,墙面加固砖石、街道铺设混凝土等,破坏了原有的传统风貌。一些保存较好的一类风貌建筑,例如王家大院,并没有被开发利用,平时大门紧锁,只能远观。
此次实地调研,共发放110份调研问卷,实际收集到有效问卷101份。通过汇总与分析,能得出村民们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家庭收入、子女教育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见图4-4)目前村民家庭收入较低,多数在3万元以下,务工和务农收入是村民家庭收入的大多数来自,其中外出务工率约为26.81%,主要务工地点为外省城市和本乡镇。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内留守儿童与老人成为一大难题,尤其是子女教育方面的问题。同时村民对于村庄发展旅游的关注度较高,91.09%的村民支持村庄发展旅游业。(见图4-5)希望依靠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更多工作机会,增加家庭收入。
农业为基,全域联动发展农业是支撑东庄村村庄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面对农业发展薄弱的困境,首先要发挥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平顺县素有“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之的美称,花椒产业是平顺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平顺花椒”也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东庄村是大红袍花椒的产地之一,其得天独厚的天气特征情况使生产的花椒在品质上高于周边产地,花椒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能将村庄的花椒产业与全县域花椒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全域联动,引导花椒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将村内花椒产业做大做强。其次,依托“平顺花椒”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积极打造绿色花椒品牌,吸引经销商与企业入驻,引导花椒产业与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公司、旅游业的联结,逐步扩大花椒销售经营渠道,延长产业链,增加花椒产品附加值。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乡村文化主要以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景观为载体来展现。物质文化方面,首先应采取整体保护的策略。一要严格落实上位规划的“三区三线”,保护村庄周边山水格局与自然基底,合理规划利用自然资源。二要划定古村落片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控制线,明确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合理制定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整治方案。三要遵循村庄发展规律,通过建筑风貌的整治、村庄街巷路网的梳理、公共空间景观质量的提升以及乡土植物的绿化应用,增强新村片区的景观特征,使其体现地域特色,彰显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方面,首先要充分挖掘传统风俗文化,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认定工作,以评促建,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次依托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例如在各类庙会活动上开展非遗文化的展示、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步骤中积极融入新媒体传播模式,提高文化知名度,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看得见的“乡愁”。
东庄村既有优越的自然风光,又有底蕴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旅游业为支柱,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是东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首先,应对东庄村的旅游资源做到合理的开发及利用。对于自然资源,在落实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应重点打造浊漳河沿岸和金刚顶周边景观及配套设施,开展垂钓、露营、登山、摄影等休闲娱乐项目。对于人文景观,在明确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保护的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古村落片区,开展相关文旅活动吸引游客,例如定期开放某一片区开展“溯源寻宝”活动,在活动中传播文化。其次,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撑,因此东庄村应加强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还能结合农耕文化开展农产品采摘、加工、烹饪、展销等活动,增加游客参与性与体验性,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需要全力发展现代农业,而科学技术创新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东庄村应因地制宜、大胆探索,“数字”赋能,助推农业农村向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加快迈进,积极申请产业富民项目,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依靠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多业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品牌,推动特色农业融合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在网络化管理的当下,积极构建“基于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将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和个人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技术集成和综合”为运转模式的智慧村庄,提高村庄的接待和管理上的水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和安全度,减少村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通过科技助力,实现东庄村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建设要以规划先行,借着山西省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东风”,通过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东庄村以尊重村民意愿为前提,以规划为指导,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民间传统文化复兴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为突破口,有的放矢地进行乡村建设活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文化特征鲜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实现“富在产业、兴在文化、美在生态”的美好愿景。作者丨我院东庄村村庄规划项目组
9月末限购、限售、首付比例等房地产政策放松后,楼市就热了起来,深圳一些政策前销售去化较缓,但是整体性价比较高的楼盘,销售量也出现明显增长,有的楼盘客户来访量是政策前周末的四倍,仅国庆假期,有楼盘就去化了200多套房源。
男保安半夜打赤膊,只穿内裤上夜班,被总经理等人撞见!次日遭开除!法院判了
一男保安值夜班时打赤膊只穿内裤结果被总经理等一行人撞个正着第二天,公司以其屡次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将其开除!员工委屈:没有相关规定啊!公司:当然有!你不知道是你的问题那么,法院会怎么判呢?事件回顾杨某于2008年9月25日入职广东某公司,于2009年10月27日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在深圳市公证处公证员、媒体代表以及彩民代表的共同见证下,由上一轮中奖者抽出了本轮4名大奖获得者,幸运彩民彭先生、陈先生、孙先生和张先生分别中得一辆比亚迪汉新能源汽车。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徐超 闫洁 马湛)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工人大罢工日前暂时平息。劳资双方就工资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延长主合同至明年1月,其间继续展开谈判,港口自动化问题成为双方下一步博弈焦点。
让世界看到中国军队强悍实力! 刚刚,国防部宣布: 60余国驻华武官将赴东部战区东部战区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最精锐的作战部队 实力让美国第七舰队望而却步!
10月16日据纵览新闻,官方回应“济南城区空气中有异味”:异味情况与秋季耕种集中施用农家肥有关。
刘国梁女儿目标是2028奥运会,年仅八岁就曾获得过世界冠军,期待刘宇婕下届奥运会的精彩表现!
【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2024年10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每年10月,冬候鸟鸬鹚就成群结队迁徙至深圳湾,在此栖息过冬。日前,上千只鸬鹚又飞抵深圳湾。深圳湾成为候鸟们迁徙途中不可或缺的“加油站”。
【深圳特区报】收到违停提醒10分钟内可申请免罚 深圳交警处罚违停实行人性化执法,同一台车一年内有2次机会
“违停被贴单,没想到还能申请免罚,感觉就像钱丢了又捡回来了一样。”记者正常采访中,不少违停车主分享自己的“免罚”经历。原来,深圳交警一方面对机动车违停加强严管整治,另一方面从真实的情况出发人性化执法,对收到违停提醒10分钟内返回现场进行申请的违停驾驶员,审核通过后予以免罚。
2004年4月份,一起涉及多名嫌疑人、被害人的重大拐卖、案,在广东茂名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令人震惊的是,这起案件的涉案嫌疑人,大都是住在村里的孤寡老人,平均岁数60岁。
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能够说是大名鼎鼎,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虽然近些年来中国与美国关系并不亲密,但是奥巴马的弟弟,却是实打实的和一个中国姑娘结了婚。